宠我网

2582人看过 →

《投名状》台湾上映反响热烈 多位名嘴盛赞(图)

楼主
发表于 2008-1-3 20:26:00 |显示全部楼层

《投名状》台湾上映反响热烈 多位名嘴盛赞(图)

乱世中的人,能在战火与瘟疫中幸存下来,已属不易,而这些活下来的人,却又活得这样凄惨,他们住在昏暗破旧的破房子里,被饥寒所迫着,也许那肥大又长的黑棉袄再破,还能再传一辈给儿孙御寒用,但哪里去寻一袋救命的粮食呢?没有粮食吃,他们都得饿死,与其这样死,不如去抢,但到处都是饥荒,抢也没处抢,只能胆大包天的冒死去抢过路的军粮,反正比饿死强。
    
     生存是这样严峻而沉重的一件事。很感动于一个细节,庞青云的士兵围在城外,多日没有没有粮食,大家都快要饿死了,一个年轻士兵被饥饿扭曲了面孔,不停的哀叫,成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画外音。庞青云弄来了粮食,庞青云走过来,还没有走到队伍的后面,前面的士兵来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喝稀粥,吃馒头,那种“哼哧哼哧”不绝于耳的喝粥的声音,像久旱逢着甘雨的禾苗在拔节,带着生命得救的极大喜悦。
     而苏州城的降兵,万人齐喊“馒头”“馒头”的场面,的确也令人深思感动,这一幕可以和《英雄》里面的万人齐喊“大风” “大风”对照。《英雄》里面的战争是浪漫的,所以士兵们万人喊大风,而《投名状》里的战争是真实残酷的,充斥着成堆遍野尸体的恐怖画面,以及迫切饥饿的感觉,所以他们喊馒头。的确,战争可能真的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所以这个万人喊馒头的画面,多数人会觉得一种人类对生的本能渴求的震撼,看的时候没有人笑场。
    
     苏州城的太平天国守将,更是一个带有超越意义的形象。在苏州之围部分故事的开始,他披头散发的,身着看不出颜色的长袍子,光着脚极度不安的走来走去,飘忽得如鬼魅幽灵。一开始会觉得奇怪,看到后来才知道是这位有悲天悯人宗教情怀的天国守将,在被他的良心,对数十万生命的尊重所深深折磨。
     他的十万士兵,在挨着饿,弹尽粮绝,快要人吃人了。其实在中国历代的围城战争中,人相食的事情的确史不绝书。就是在真实的太平天国战役,也是发生过人吃人的事情的。这位天国守将从他的窗户望出去,他看得见苏州城的重檐叠角,古老的苏州其实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城,它的数十万百姓,也不应该被无辜屠杀。按照清代的太平天国战例,如果守城的一方坚持不降 ,最后被攻的一方破了城,杀将进来,进攻的一方就会屠城,满城的老百姓都会成为陪葬品。因为这样的老百姓有通敌之嫌,谁叫百姓们不肯作内应放他们进来的。
    
     苏州城的天国守将看着苏州城那些美丽而富于艺术姓的弯曲上挑的屋檐,看着令人不安的战争局势,他不忍心将他的十万士卒们,和苏州城的数十万百姓的生命视若无物,而投降清兵又不是他所愿为的屈辱事情,唯一的妥善的办法就是借这样一个机会,自己死在二虎的刀下,保全苏州城的数十万百姓,和自己的十万兄弟的生命。他死的那一刻,那些齐刷刷跪下的士兵,以及后来那苏州城门洞开时,扶老携幼鱼贯而出的老百姓,也证明了他这样做的无比崇高的价值。
    
     因此这位天国守将的死,带有耶稣受难的圣洁光辉。一直到他主动求死的那一刻,才能体味到,苏州围城的故事一开始时他那披散头发,穿着长袍,光着脚的形象恰如天国的纯洁信仰,以自己的血拯救世人的耶稣基督。
     这是这部片子里最令人感动的一幕,把影片对生命的尊重,带有宗教的悲天悯人的情结发挥到了极致。
    
     到苏州城破后,背信弃义的庞青云为了自己独占攻取南京大功的需要,残忍的活活射杀那些要求馒头要求生存的十万降兵,并令人把他们的尸体一个个如萝卜下窖一样的重叠的扔到沟里,这的确成为一种鲜明的对照,一个为了万人的无辜可悯的生命,牺牲自己,一个为了一己的野心,残害万人。目睹了这样的对比,质朴的二虎也不能容忍。不过到后来,虽然庞青云未免心有忏悔,要求免除江苏三年赋税,但这对于十万人的生命代价来说,依然还是微不足道。最后这位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野心家庞青云,也被更有野心的太后以兔死狗烹的方式杀了,的确是种讽刺。
     有野心的庞青云死于更有野心和手腕的上层人物之手,这件事情耐人寻味。庞青云的终极野心到底是什么?我猜测可能是指的当皇帝。他就任江苏巡抚的典礼仪式搞的像皇帝的登基大典,那把江苏巡抚的宝座,金碧辉煌,后设屏风,像极了太和殿的宝座,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巡抚会使用这样僭越的就职仪式,我想这是影片使用的一个暗喻,暗喻庞青云的野心在于终极的权力---帝位。
     与影片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以至于需要用姓命相搏来换口饭吃的百姓们对立的,有一个上层社会群体:太后,三位大臣,高级将领何魁等人,庞青云也曾是这一群人中的一员,他因为从这个群体中跌落,而夺回权力的欲望更为炽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成都宠物论坛|手机版|成都宠物网搜索|百度|谷歌|宠我网 ( 蜀ICP备07500266号 

GMT+8, 2024-6-17 20:09 , Processed in 0.154314 second(s), 18 queries .

© 2007 By www.Petov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