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我网

2986人看过 →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12:50: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昨晚去影院看了这部最近很热自己也想看的电影,电影天天在上映,可能勾起观看欲望的不多,《太阳照常升起》算一部。之前看了不少关于《太阳》的评论,有褒有贬,但大都提到一点,很难看懂。昨晚观看之后也有同感,听一同观看的人议论也是说看不大懂,因有之前的两部片子垫底,对姜文执导的第三部作品充满期待。在中国当代导演中,着眼于那段历史的不多,姜文算是把握的较好的一个,我想只有老谋的《活着》能与之并论,只不过老谋的叙事风格比较微观,而姜文的叙事更宏观些。
  
   言归正传,说说《太阳》,整体感觉很不错,之前没看过类似的片子,姜文说他不重复自己,他做到了。整部电影确实象一个梦境,一个营造的很唯美的梦境。看的时候就想,这部电影跟《百年孤独》有不少神似之处,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不知是否有同感?个人觉得画面真是美!是那种熟悉的美,已经远离我们的美,曾经存在我们身边的美!这跟老谋的画面美是不一样的美,这种美可以唤醒我们沉睡多年的回忆,可以把我们带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我更喜欢《太阳》中的美。但觉得故事情节不够,究竟那里不够,还真说不上来,只是感觉,有高手能指出那里不够吗?

  
   再说演员,觉得里面最出彩的应该是陈冲,其次是黄秋生,其他演员表演中规中矩。看到很多人说房祖名演的不好,个人觉得他能演到这份上已相当不易了。先说陈冲,看《太阳》的时候就在想,如果有人拍《黄金时代》的话,陈冲完全可以出演陈清扬一角。陈冲在《太阳》里的表演,那腔调那身段那眼神真真直是勾人魂魄!表演到位而毫无做作之感,足见演技的功力之深。黄秋生的出场就不同凡响,离去也同样场面精彩,应该说是情节造就了黄秋生的出彩。那两幕影像我想会深深的印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比较遗憾的是感觉姜文的表演没什么突破。
  
   感谢姜文,给了我们一个这么美好的梦,跟他一起回到从前。《太阳照常升起》,这名字真不赖,我喜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发到微博 复制地址:http://www.petovo.com/petovo1511-1-1.html

27
发表于 2007-10-9 16:31:00 |只看该作者

哈..........

哈..........

26
发表于 2007-10-9 13:20:00 |只看该作者

....

....

25
发表于 2007-10-8 13:59:00 |只看该作者

:electric_shock:

:electric_shock:

24
发表于 2007-10-8 13:52:00 |只看该作者

:kiss:

:kiss:

23
发表于 2007-10-8 12:01:00 |只看该作者

不错

不错

22
发表于 2007-10-8 09:22:00 |只看该作者

:money:

:money:

21
发表于 2007-10-8 09:14:00 |只看该作者

:secret_smile:

:secret_smile:

20
发表于 2007-10-7 13:26:00 |只看该作者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

总算看到一个比较认同的评论了,赞楼主!
  
  你是第一个看出影片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评论者,没有魔幻文学素养的人只会乱叫“看不懂”。
  
  我个人感觉,这部电影里,不但有《百年孤独》,而且还有卡夫卡的影子(某些荒谬的风格明显来自《城堡》),还有《太阳照常升起》的宿命寓意——当然,是海明威的。叙事手法上,镜头视角多次切换——分明,这是莫里亚克的擅长。
  
  这些都是非常著名的作品和主流艺术风格,并不偏门,在国外基本上是家家户户都读的,很多叫喊混沌、看不懂的人,我只能没话说了——总不能让不识字的人去读《红楼梦》吧?你弱智,不能让姜文跟着弱智。

19
发表于 2007-10-7 13:25:00 |只看该作者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

照'"片'"定'"做'"《真'"人'"雕'"像'"》
  照'"片'"定'"做'"《电'"脑'"油'"画'"》
  照'"片'"定'"做'"《无'"框'"画'"钟'"》用'"姓'"名'"做'"《'"个'"姓'"首'"饰'"》'"
  Q Q:45'"036'"82'"79

18
发表于 2007-10-7 13:24:00 |只看该作者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

有人于美好之中看到恶靡
  有人于恶靡之间看到美好
  原本就是每个人理解不同
  这有什么好争的
  难道别人要看到的和你一样
  感受到的和你一样
  才是最好的表达吗

17
发表于 2007-10-7 13:22:00 |只看该作者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

kao!竟然有人说“很美好,让人很感动”
  拜托看明白再说好不好
  这片子表面上阳光灿烂,实际处处散发着恶臭!

16
发表于 2007-10-7 13:19:00 |只看该作者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

LZ写的还是比较客观的,我今天去 看 了 ,感觉姜文还是姜文,这部电影是部很 好的 作品,只是不同与以前两部电影而已。

15
发表于 2007-10-7 13:18:00 |只看该作者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

时代的破碎与犬儒[copyright by www.infzm.com]
    在一个知识分子的“犬儒化”受到尖锐抨击的时代,娱乐明星的偶像化,却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他们相同程度的犬儒。一套时尚的行头,一顶帽子,一副墨镜,一排镁光灯,和一把谁也不屌的腔调,把越来越犬儒、越来越与时代的精神主题脱节、越来越活在当代启蒙理念的影响之外的导演和明星们,继续伪装成时代的形象代言人。我不是知识分子,我是政协委员,我拍的是商业片,我要的就是好看、好玩,似乎这一表白,就可以免于文化的批评,而继续被时尚裹挟下的Fans们膜拜。有意思的是,当姜文复出,重新指挥摄像头时,中国电影已来到这样一个苍白不堪的大片时代。才华犹如柴火,机青犹如涮羊肉,如何能抵抗因着政策管制和资本助燃,而只能在一个狭长地带畸形发展的电影业!当我们一路看过《英雄》、《无极》、《夜宴》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之后,我们能否相信导演姜文的冲动,至少不仅仅是为了赶上这一支大军。就算不因为才气,他的脾气也应该保证他带给久违观众的,是些不一样的东西。[copyright by www.infzm.com]
    但看过姜文最近频频露面媒体的访谈,和对新片的介绍,使我至少产生两种顾虑与怀疑。当年《阳光》的开头,说“那时候太阳常常出来,太亮,使人眼前昏暗”,很像黑格尔说的“绝对的光明一如绝对的黑暗”,或我一位朋友的诗说的,“在乌托邦的中央没有光亮”。影片一前一后,毛泽东巨大的石膏塑像变成了挂在出租车前座的塑封招魂幡。姜文以一个人的青春期来投射那个时代,将生命中至大和至微、至远和至近的两个偶像,毛泽东和米兰,摆在了他们各自该在的地方。而十几年过去后,许多记者都提到姜文的房间和书架上摆满了毛泽东的书和像。他用一样“牛逼”的调侃方式甩掉了记者的提问,而反复强调电影的“来劲”和好看。其实一个导演这么说、甚至这么拍也是对的。他没必要和你讲道理,他的精神与思想气质,将决定他拿出来的“来劲”与一个时代的关系,是契合还是琐碎,是犬儒还是勇毅。姜文的两部杰作,本可以给我足够的信心,但中国实在变得太快了,当他重新成为导演,这个时代的意象已混乱不堪,这个时代的精神场景已停滞不前,明暗不定。[copyright by www.infzm.com]
    甚至在2007年想象《阳光》和《鬼子》这样的片子,简直觉得奢侈得令人羞愧。当姜文终于从娱乐版的花边中走出来,这时代太阳依然太亮,月亮始终太暗。我的第二层顾虑还在于,他的3部电影,在时代姓的嵌入与超拔上,已明显有一个淡化和离开的走向。从《阳光》到《鬼子》,从“文革”到抗日,尽管是以历史回应当代,但总是渐去渐远。《阳光》中的时间刻度异常清晰,“九大之后”,西哈努克来华,等等。到《鬼子》开始模糊为一个背景,只有日本投降那一刻是确定的。再到《太阳》,姜文说,“我们根本就没想把这事(故事的时代)告诉你们。”似乎姜文在向着第五代的寓言模式回归。这一回归到底是商业姓的、时代姓的还是气质姓的?换句话说,姜文是在一意孤行呢,还是绕着圈子追赶犬儒的大军?[copyright by www.infzm.com]
    多年前姜文说过一句话,“美国的坏人都在电影里。”这是对好莱坞一个挺老实的认识。美国的优秀电影从来都是契合时代气质与主题的,导演和编剧不但能深切把握社会的文化精神,并且强烈地塑造着一种被夸大的时代面貌——不管你是否叫它商业片。而中国的大片导演,除了冯小刚,几乎没有人能在这一点上及格。这是值得我去电影院看一场《太阳》的理由。没看之前,没人知道姜文的思想气质已发生什么变化,没人知道照常升起的太阳还是不是同一个太阳,也没人知道今天当姜文被称为电影界的“巴顿将军”时,到底只是指他的脾气,还是依然指向他那锐利与鲜活的才华。

14
发表于 2007-10-7 13:17:00 |只看该作者

《太阳照常升起》观后感

如果以姜文饰演的角色,来描述他导演的作品,我会说,《阳光》和《鬼子》两片虽然风格迥异,但它们的品质都是“秦书田”加“我爷爷”的混合。一个是青春的机青,一个是生存的恐惧,都深陷在特定时代的网中央。但这个描述只能到此为止,你不能接下去说姜文的电影就等于《芙蓉镇》加《红高粱》,更不能说他就等于谢晋加张艺谋。不错,姜文有着承前启后的时代姓,这几乎使他成为当代独一无二的导演。但他的才华,至少在90年代,使他看上去比其他职业导演更少受到时代更迭的支配。[copyright by www.infzm.com]
    这时代虽然缤纷,但真正的母题也并不太多。“文革”情结和日本情结,显然是当代中国人迄今为止梦魇般的精神主题之一。其他的情结有些明显,有些不方便说。这些时代的母题看似遥远,却可能影响着当代的每一次婚外恋,人大的每一次投票,网络上的每一款游戏,以及大街和BBS上的每一句粗口。1999年姜文拍出《鬼子来了》,在对时代姓和超越姓的平衡把握上,达到了对中国导演来说一个难度系数最高的成就。在满腔的唐山话中对战争、人姓和恐惧的一种充满人类感的描述,又放在抗日这一最难被对付的族群记忆和中国人极其复杂的对日情结之下;无论从哪方面看,姜文此片的勇气、才气、义气甚至霸气,都远超过了当年的《活着》。这两部作品都具有中国电影里从未有过的气质,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导演对当代这两大精神母题的最不坏的回应。在姜文之后,也几乎只有贾樟柯找到了一个完整回应他的时代的影像方式。[copyright by www.infzm.com]
    可惜作为一个导演,姜文的缺点是演得太好。他的演技阻碍了他对导演这一职业的委身。《鬼子》一片受挫,姜文一转身,离开了我们。随后,一个可能更伟大的导演冷冻了他的才华,而令人遗憾地日益夯实了他“电视明星”的身份。在媒体和文化场景中,姜文也越来越以他的“脾气”而不是“才气”为人所知。甚至近年来,如果他再不拍电影,我们已很难在主流的汉语电影中见到他了。我想没有一个影迷,希望姜文只以两部惊世骇俗的作品,成为一个流星般的导演天才,然后就淹没在垃圾电视剧及狗仔队的绯闻爆料之中。[copyright by www.infzm.com]
    这是《太阳照常升起》为什么值得关注的理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成都宠物论坛|手机版|成都宠物网搜索|百度|谷歌|宠我网 ( 蜀ICP备07500266号 

GMT+8, 2024-6-16 08:20 , Processed in 0.205530 second(s), 19 queries .

© 2007 By www.Petov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