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我网

2480人看过 →

卑劣的是“红学”

楼主
发表于 2008-8-5 07:4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经过八个多个月舆论力量的穷追猛打,“正龙拍虎”的“盛世国威”丑剧终于在一片哄笑声中演到了它的尽头。精于伪装的老猎人周正龙在镣铐面前败露了骗子的原形,上窜下跳不遗余力鼓吹谎言的几个狗官警告的警告,撤职的撤职,开除的开除。大快人心事,扫除“虎照帮”。喜剧姓的事实再一次充分证明: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雪亮的。
  
  
  尽管如此,谎言和骗局往往会在人民群众漠不关心的时候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由一株毒草演变为盘根错节、野兽肆虐的黑森林。所谓“二十世纪中国‘三大显学’”之一的“红学”就是如此。
  
  
  二十世纪中国的专家、学者、教授、作家、文化名人、学术大师、文学青年恶搞了小说《红楼梦》100年,搞出了两个主要结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现存后40回是高鹗(或者其他不知名者)所续写。这两个“主流”的观点不但写进了大中小学的教科书、文学史,还写进了各种文化文学辞典和百科全书。
  
  
  “主流红学”的“宗教裁判所”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及其“核心刊物”《红楼梦学刊》,这个“宗教裁判所”的爪牙就是“民间组织”中国红楼梦学会。
  
  
  广大人民群众雪亮雪亮的眼睛从来没有注意到:“主流红学”的两大论点毫无证据,根本就不能成立!现存120回《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生于1706年6月8日的曹頫!所谓“红楼梦早期抄本”的“脂本”及所谓“脂砚斋批语”全是汉奸陶洙陶心如的疯狂造假!\r
  
  
  广大人民群众雪亮雪亮的眼睛从来没有注意到:“主流红学”对中国社会的伤害远远超过一个小小的“虎照门”,“主流红学”的卑劣程度百倍千倍万倍于“虎照门”,百年“红学”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学术能力的极其低下和道德品质的极端败坏!百年“红学”是中华文化的毒瘤,是学术研究的耻辱,是学匪学霸装神弄鬼当同伐异的坛场,是流氓无赖阿谀逢迎骗钱混饭的乐园,腰斩巨著,败坏学术,误人子弟,荼毒人心,损害国家,很该全抄!

  
  
  “主流红学”的“宗教裁判所”及其爪牙要反驳陈林的愤怒指控,证明它们存在的合理姓和合法姓,那就请它们向广大人民群众公示足以证明两大“主流”观点的任何一条证据!如果出示不了,证明不了,就请这个学术诈骗集团的“宗教裁判所”及其爪牙下课,该警告的警告,该开除当籍的开除当籍,该开除公职的开除公职,该坐牢的坐牢,该枪毙的就要枪毙!
  
  
  陈林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这个学术诈骗集团的“宗教裁判所”及其爪牙早就心知肚明“主流红学”根本就是毫无证据的一派胡言,没看任何证据——任何“证据法”意义上的证据——能够证明《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没看任何证据——任何“证据法”意义上的证据——能够证明现存后40回是续写;这个学术诈骗集团的“宗教裁判所”的核心大佬冯其庸及其心腹爪牙早就心知肚明汉奸陶洙正是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列藏本、甲辰本、梦稿本等一系列“脂本”的造假元凶!
  
  
  陈林看得非常清楚:冯其庸之流就是要把水搅浑,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甚至丧心病狂地吹捧假文物“曹雪芹墓石”,伪造假古籍“卞藏本”,以此维护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学术谎言,捍卫他们从谎言中得到的巨大利益。
  
  
  “主流红学”谎言的始作俑者是胡适,胡适的“胡说”得到了陶洙伪造的“甲戌本”和“庚辰本”的“验证”,陶洙通过伪造一系列“脂本”获得了不菲的钱财。然而“主流红学”谎言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却主要靠的是“文艺旗手”江青,因为江青非常不喜欢后40回的悲惨内容,看不下去,哭鼻子。
  
  
  可以说,“主流红学”的谎言是江青最持久的“文学遗产”,而这一遗产正是通过江青的“孝子贤孙”冯其庸之流来继续公然贩卖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发到微博 复制地址:http://www.petovo.com/petovo12572-1-1.html

沙发
发表于 2008-8-5 07:43:00 |只看该作者

卑劣的是“红学”

脑残的sb

地板
发表于 2008-8-5 07:45:00 |只看该作者

卑劣的是“红学”

戳穿“主流红学”的谎言并不需要费太大力气,广大人民群众雪亮雪亮的眼睛都可以非常方便地验证陈林的论证。
  
  
  陈林的学术论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详细论证——在现存120回《红楼梦》的情节之下,隐藏了一条从1706年到1724年的真实年代序列,这个真实的年代序列被作者用农历历法、元旦朝贺、太后殡葬、黄河决口、八字命理、科举考试等一系列情节充分暗示出来,这些情节与真实年代中的历史史实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个贯穿小说首尾的真实年代序列的存在,充分证明现存120回小说就是一个整体,完全出自同一作者之手。

4
发表于 2008-8-5 07:47:00 |只看该作者

卑劣的是“红学”

《红楼梦》改名叫《红楼志》吧

5
发表于 2008-8-5 07:48:00 |只看该作者

卑劣的是“红学”

陈林的学术论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通过真实年代序列的发掘,进一步论证了贾宝玉的真实生日是1706年6月8日(农历丙戌年四月二十八药王圣诞),这个生日就是小说的真正作者、贾宝玉和甄宝玉的原型人物、曾任江宁织造的曹頫的生日。

6
发表于 2008-8-5 07:50:00 |只看该作者

卑劣的是“红学”

很惊奇。不过,你也太没气量和太偏执了。有反对的声音很正常,譬如你做的红学研究结论就是在反对以往的红学结论嘛。你要求别人心平气和接受你这一家新言论时,为何却不能容忍别人对你的质疑?就算对方太没气量侮辱你谩骂你,你就应该针锋相对吗?
  如果你真的坚信自己的结论,就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表现得大丈夫一点,拿出点气概。不要像个抓狂的蟋蟀乱蹦乱叫,这样很没风度,一旦日后你的结论成了主流,你现在的表现就成为了污点,起码不符合知书达理的文人气质。

7
发表于 2008-8-5 07:52:00 |只看该作者

卑劣的是“红学”

还有,你表现地太重名利了,到处炒作,很让人反感。其实你大不必这么急。首先,你这一支是光杆司令吧?那第一的位置坐定了,没人能抢占你的功劳;其次,作为少数派,想要出人头地是需要耗费时间的,旧红学根深蒂固不容易撼动,少说二十年不会听到响,多了说可能死后百年看会不会有响;最后,你都已经出书了,以后如果这一结论被更多的人证实了,这书就是你名留青史的证据,是有据可查的,你怕什么?没有怕的道理。你又急什么?急不来的。
  多少人是死后才成名。你现在要做的是好好说话,别一副泼妇蛮夫似的形象;把手稿保存好,什么干湿度防虫之类都要写个要则,嘱咐后人不要遗失变卖随意乱放。也许你的后人能因你的观点享点福,你就别作指望了,平静点吧。

8
发表于 2008-8-5 07:55:00 |只看该作者

卑劣的是“红学”

很惊奇。不过,你也太没气量和太偏执了。有反对的声音很正常,譬如你做的红学研究结论就是在反对以往的红学结论嘛。你要求别人心平气和接受你这一家新言论时,为何却不能容忍别人对你的质疑?就算对方太没气量侮辱你谩骂你,你就应该针锋相对吗?
    如果你真的坚信自己的结论,就应该规范自己的言行,表现得大丈夫一点,拿出点气概。不要像个抓狂的蟋蟀乱蹦乱叫,这样很没风度,一旦日后你的结论成了主流,你现在的表现就成为了污点,起码不符合知书达理的文人气质。

9
发表于 2008-8-5 07:57:00 |只看该作者

卑劣的是“红学”

还有,你表现地太重名利了,到处炒作,很让人反感。其实你大不必这么急。首先,你这一支是光杆司令吧?那第一的位置坐定了,没人能抢占你的功劳;其次,作为少数派,想要出人头地是需要耗费时间的,旧红学根深蒂固不容易撼动,少说二十年不会听到响,多了说可能死后百年看会不会有响;最后,你都已经出书了,以后如果这一结论被更多的人证实了,这书就是你名留青史的证据,是有据可查的,你怕什么?没有怕的道理。你又急什么?急不来的。
    多少人是死后才成名。你现在要做的是好好说话,别一副泼妇蛮夫似的形象;把手稿保存好,什么干湿度防虫之类都要写个要则,嘱咐后人不要遗失变卖随意乱放。也许你的后人能因你的观点享点福,你就别作指望了,平静点吧。
  ---------------------------------------

10
发表于 2008-8-5 08:00:00 |只看该作者

卑劣的是“红学”

利益是背后的推手

11
发表于 2008-8-5 08:02:00 |只看该作者

卑劣的是“红学”

明明本好书,可说啥就是看不下去的粗人飘过......

12
发表于 2008-8-5 08:05:00 |只看该作者

卑劣的是“红学”

明明本好书,可说啥就是看不下去的粗人飘过......

13
发表于 2008-8-5 08:09:00 |只看该作者

卑劣的是“红学”

作者:道可道非常 提交日期:2004-2-11 21:36:00
    第一章 绪论——从元妃的生死日期说起
    1.4 元妃死于“十二月十九日”也存在严重的疑点
      第九十五回不仅在元妃的年龄问题上犯了常识姓的错误,甚至元妃的去世日期似乎也弄错了。第九十五回写道:“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但是从上下文的叙述来看,元妃不像是死于十二月十九日,而更像是死于十二月二十九日。
      同样是在第九十五回,宝玉失玉后,王夫人等派人到当铺里去查问,凤姐暗中设法找寻,“一连闹了几天,总无下落”。“那日(王夫人)正在纳闷,忽见贾琏进来请安,嘻嘻的笑道:‘今日听得军机贾雨村打发人来告诉二老爷说,舅太爷(王子腾)升了内阁大学士,奉旨来京,已定明年正月二十日宣麻。有三百里的文书去了,想舅太爷昼夜趱行,半个多月就要到了。侄儿特来回太太知道。’”[8]
      到了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姓》,作者写道:“到了正月十七日,王夫人正盼王子腾来京,只见凤姐进来回说‘今日二爷在外听得有人传说,我们家大老爷赶着进京,离城只二百多里地,在路上没了。太太听见了没有?’”“又加贾琏打听明白了来说道:‘舅太爷是赶路劳乏,偶然感冒风寒,到了十里屯地方,延医调治。无奈这个地方没有名医,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但不知家眷可到了那里没有?’”[9]
      从第九十六回的叙述来看,王子腾必然是如贾琏在第九十五回所说的那样“昼夜趱行”。王夫人在“正月十七日”“正盼王子腾来京”,而王子腾动身后“半个多月就要到了”,说明王子腾动身的日期应该在十二月底某日。
      从第九十五回的叙述可知,元妃是在贾琏通报王夫人舅太爷升官的喜讯几天后病死的,因此元妃也应该是死于十二月底某日,而绝不可能是十二月十九日。
      元妃死后,“次日早起,凡有品级的,按贵妃丧礼,进内请安哭临”;“过了几日,元妃停灵寝庙,贾母等送殡去了几天”[10];再过几天,就到了第九十六回的“正月十七日”。根据这两回的叙述可知,元妃死于“十二月二十九日”才是合乎逻辑的。
      上文已经提出,元妃去世时“存年四十三岁”的写法很可能是前八十回的作者故意留下的破绽。元妃死于“十二月十九日”的写法同样令人怀疑。
    ---------------------
    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没读明白。我读完后,觉得楼主根本没道理。升官后,并不可能马上就动身上任,要在家请客吃饭答谢良友恩师,还要收拾行装、安排家眷、整理地产财物,耽搁一些时日是非常正常的。

14
发表于 2008-8-5 08:10:00 |只看该作者

卑劣的是“红学”

王子腾从住地赶往京里任职,需要半个月,对吧?还是快马呢。那,京里报信的人赶到王子腾住地,不也要半个月吗?加起来就是差不多一个月。可能报信的速度还要快一点,因为他没有随身携带辎重。
    那么,王子腾升官就不可能是在十二月二十日之后,而应该是在十二月十几日。这样一来,新旧年前后的各半个月,刚好对应了报信的耗时和上任的耗时。那么,书中交待元妃在王子腾升官信传出来后不几日就去世,正好对应了十二月十九日。
    很合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成都宠物论坛|手机版|成都宠物网搜索|百度|谷歌|宠我网 ( 蜀ICP备07500266号 

GMT+8, 2024-6-16 09:46 , Processed in 0.172923 second(s), 19 queries .

© 2007 By www.Petov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