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我网

5794人看过 →

光照青史的赵姓牛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19:07: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祖先的荣耀像一面旗帜,召唤着我勉力前行
  
  
  
   引 子: 表一表赵姓牛人 说一说姓氏流变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蒋沈韩杨……,《百家姓》排名第一的大姓就是赵姓。
   如果只是在一本姓氏学知识普及读物中排名第一,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值得骄傲的是,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岁月星河中,出现了许多颗光照青史的赵姓“星辰”,这些星辰连缀在历史的天空中,连绵不断地发出赵姓一脉可引以为自豪的璀璨荣光。如:
  
   开创赵姓一脉的史上最牛驯马师造父;
   六卿之雄,赵国奠基人赵鞅;
   胡服骑射的帝王改革家赵武灵王赵雍;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平原君赵胜;
   能文能武,名列战国十大名将的马服君赵奢;
   开发岭南第一人,南越武帝赵佗;
   屯田戍边,开疆拓土的西汉名将赵充国;
   三国名将,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
   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的宋太祖赵匡胤;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相赵普;
   史上楷书四大家之一,著名书法家赵孟頫;
   战死沙场的明末抗清名将赵率教;
   清初名将,“勇略将军”赵良栋;
   “乾隆三大家”之一,诗人、史学家赵翼;
   清华“四大导师”之一,现代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
   抗日英雄、打虎将军赵登禹;
   威震关东的抗日名将赵尚志;
   红朝政治家、改革家赵ZY……
  
   还有备受非议的,如:纸上谈兵的军事家赵括、汉宫飞燕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帝王艺术家宋徽宗赵佶、偏安皇帝宋高宗赵构、清末名妓赛金花赵氏。
   还有横遭唾弃的,如:“指鹿为马”的大阴谋家赵高,为虎作伥的阴谋家、野心家赵容。
   有人会问了,这赵高大家都知道,赵容是何许人也呀?提起他的另一个名字,也许你就知道的了,他就是臭名昭著,号称中国贝利亚的整人魔王康生呀。不过,这家伙原本既不姓赵,也不姓康,他姓张,只是在上海滩追随周公搞地下事业时曾经化名赵容。
   扯远了,扯到一个跟赵氏既非同宗不同姓,也非同姓不同宗的人身上了。就顺便说一说姓氏流变的几种情况吧。


  
   像赵容这种情况在姓氏学范畴俗称“冒姓”,也就是说因为某种需要假冒一下他姓。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例如,传说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时就曾冒姓赵——自称赵掌柜的。他为什么不冒姓钱呢?那听起来多阔呀!这当然是因为赵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钱姓更契合帝王“老子天下第一”的虚荣心啦。
   这种虚荣心可以理解,争当第一,人之常情嘛!比如说,金庸先生小说《天龙八部》里面的那位女魔头李秋水,你要是喊她孙秋水,她准揍你,假如你喊她赵秋水,没准她也会答应。
   同姓不同宗的呢?这就比较复杂了,有的是外国人或其他民族人选择的汉姓,有的是某些人出于某种需要选择的姓,有的是随机改姓,有的是赐姓。
   比如说,西汉时期的翕侯赵信,原本是匈奴小王,外国人。他为什么姓赵,最大的可能就是自己选择的汉姓。因为到大汉帝国混饭吃了,再叫什么伊稚斜(一只鞋?)、呼韩邪(狐汗鞋?)什么的,不方便。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不少见,比如,唐朝有个名人晁衡,其实是个日本鬼子,本名阿倍仲麻吕。明末清初有个名人汤若望,是个德国鬼子,本名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拿今天来说,成龙到好莱坞演戏,就得弄个英文名:Jackie Chan。而Christopher Francis Patten到香港做总督,就搞了个中文名:彭定康。
   至于赵信为什么选择姓赵,而没有选择其他的姓,本人琢磨,这和匈奴活动的疆域一直与赵国故地接壤,受那里的文化影响较深有关。
   这随机改姓的,一般来说比较被动。比如,传说关羽关二爷本来不姓关,因为杀人被通缉,在关卡遭遇盘问时随口就说自己姓关,结果从此就姓关了。当然这是民间传说,不一定可信。
   再举一个有据可查的例子,“第五言福,百家姓终”中的“第五”这个姓就是随机而来的。第五家族本是齐国贵族田姓一脉,刘邦统一天下后,担心各地有影响力的世家豪族影响稳定,便采用谋士娄敬的计策把他们统统强迁到首都长安附近监视居住。按照住地门牌号码,这老田家是第五号院,于是,就改姓第五了。
   赐姓的就更被动了,你想争取皇帝赐给你一个姓,门儿都没有。反过来,皇帝要把他的姓赏赐给你,你想不要都不行。比如说前文所说的娄敬先生,就被刘邦赐姓刘,改称刘敬,终大汉帝国四百年,他们家都没敢改回来。西夏开国领袖李元昊,也曾被宋朝皇帝赐姓赵,一度名为赵元昊,后来这位不想再姓赵了,改回姓李,宋朝皇帝不让,结果两下里打起来了。
   那么,同宗不同姓的该怎么说?咱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吧。
   首先提一个万古牛人——赵政!赵政是何许人也呀?提起他的大号恐怕就没有谁不知道了——秦始皇呀!这位秦大帝为什么和赵氏同宗不同姓,为什么也叫赵政,和姓赵的有什么血缘关系和恩怨情仇,以后再说。
   再举几个近一点的例子,半个多世纪之前,在东北风起云涌的抗日斗争中,有几个著名的英雄都与赵姓有关。都有谁呀?——马占山、杨靖宇、赵尚志,还有两位巾帼英雄赵一曼和赵洪文国。
   赵尚志本来就姓赵,虽说是满族,但也算是赵姓后裔。赵一曼可差多了,她也只是冒姓而已,她原名李坤泰,学名李淑宁,又名李一超,是位川妹子。赵洪文国是何许人也?说起这位老太太,可比赵一曼厉害多了,她老人家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双枪老太婆”,被誉为“游击队之母”、“民族之母”。她虽说不姓赵,可她丈夫姓赵,儿子是著名的抗日英雄赵侗将军。
   那么,马占山、杨靖宇和赵姓有什么关系呢?说起来,他们也都是和赵姓同宗不同姓,杨靖宇原名马尚德,和马占山同一姓氏,而他们的共同祖先就是那位马服君赵奢。赵奢的后人为什么会姓马呢?这个问题以后再说。
   下面书归正传,接着说一说赵姓源流,继续表一表赵姓牛人。
  


  
  
  
  赵 姓——凤的传人 源起远古帝王少昊
  赵 氏——与秦姓先人共祖 与颛顼也有渊源
  伯 益——远古伟大人物 赵秦徐费诸姓共同远祖
  飞 廉——赵秦两姓远祖 被妖魔化的商末忠臣
  造 父——赵氏得姓始祖 史上最牛驯马师
  赵庵父——帝王御 千亩之战拯救周宣王
  赵叔带——离周仕晋 赵氏在晋国开宗立业
  赵 夙——诸侯御——赵氏在晋国高层扎下根基
  赵 衰——千古贤臣 冬天里的暖阳
  赵 盾——政治强人 夏天里的炎日
  赵 旃——孤胆虎将 儿戏生死大战的牛人
  赵 武——仁德能臣 重振家门的赵氏孤儿
  赵 鞅——六卿之雄 赵国奠基人
  赵无恤——坚忍雄主 赵国实际开创者
  赵 籍——赵烈侯 赵姓立国第一人
  赵 章——赵敬侯 迁都邯郸开新基
  赵 种——赵成侯 功亏一篑的扩张者
  赵 语——赵肃侯 赵长城的最早主建者
  赵 良——隐士 精确预言商鞅结局的智者
  赵 雍——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的帝王改革家
  赵 何——赵惠文王 与人为善的有道明君
  赵 奢——马服君 战国十大名将之一
  赵 丹——赵孝成王 任人唯亲误国事
  赵 括——马服君二代 史上最倒霉的败军之将
  赵 胜——平原君 战国四大公子之一
  赵 偃——赵悼襄王 废长立幼促国亡
  赵 迁——赵幽缪王 自毁长城的末代君王
  赵 高——秦朝权臣 颠覆秦帝国的大阴谋家
  赵 歇——棋子君王 楚汉相争之际的诸侯



   赵 姓——凤的传人 源起远古帝王少昊
  
   侯德健《龙的传人》风行天下那会儿,很流行“龙的传人”这个词,曾有一个小女生没话找话地对我说,……,咱们都是龙的传人呐!我说对不起,我不是龙的传人,我是凤的传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姓赵的是东夷的后裔,我们那个部族崇拜的图腾是“凤”。
   在5000年以前的远古时期,中国境内大规模聚居的人群主要有两大群落,在东边住的叫东夷,在西边混的叫西戎。后来,这两大群人的绝大部分互相融合了,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华夏族。至于“汉族”这一称谓的出现,那是汉朝建立之后的事情了。
   东夷群落聚居于黄河下游及淮河中下游部分地区,沿环渤海地区及黄海之滨分布,大致以今天的山东东部为中心,南到苏北,北到辽东,这么一片区域。
   东夷人以渔猎为生,是弓箭的发明者。《说文解字》称:“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东夷人善射,弯弓射大雕根本不算什么,东夷最著名的弓箭手后羿人家射过太阳,而且一连射下九个。还好,他还给留下一个,要不然人类可真是万古如长夜了。
   当然,后羿射的不可能是真的太阳,他射的大概是与太阳含义有关的东西,比如太阳鸟。可是,传来传去,三人成虎,掘井得人,就变成了神话。
   清代康乾年间的学者吕世安先生在其著作《吕氏纲鉴演义》中推断说,后羿射的是太阳,不过等射下来一看,原来是乌鸦,嘴里叼着一块像太阳一样的玻璃。真不知道他老先生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善射的民族都对翱翔在天的飞鸟怀有特殊的情结,东夷人的图腾崇拜就是鸟。最崇拜的当然是翱翔九天,世称百鸟之王的凤凰了。凤凰是东夷群落的主图腾,其他各个部族的图腾还有燕子、黄鹤、杜鹃、鹭鸶、雕、鹰、鹊等等。
   东夷人可追溯的最久远的共祖是远古五帝之一的少昊金天氏,他是继黄帝之后,中华大地上又一位杰出的先民领袖,是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原始手工业、原始金属制造业和金属制器使用的创始人。
   《世本•帝系》将少昊说成是黄帝的儿子纯属穿凿附会,那会儿既无世袭制,又无分封制,人家东方凤部族联盟的老大,怎么可能是你西方龙部族联盟老大的儿子?
   据《左传》等史书记载,少昊老先生在担任天下部族联盟首领——“帝”期间,主要做过以下几件大事:
   在政治方面,创立了以鸟名定义职位的官员制度,以管理社会各个方面的事务。比如,掌管天文历法的历正,也就是总历法官,为凤鸟氏;掌管司法的司寇,为鹤鸠氏;还有掌管工业、农业、文教、军事等等方面的官员,也都是以鸟划分,可以说统统都是“鸟官”。
   在经济方面,他设立了工正、农正等生产管理部门,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生产,同时,“利器用,正度量”,——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发明推广生产工具,提高生产力,修定度量标准,强化经济管理。
   在科技方面有,制定历法,观测天象,确定星座,当然也包括预报天气,主要是农业节气的预报。
   在文化方面有,发明乐器,创作乐曲,其代表作为《九渊》。
   ——南宋有一位“心学”家叫陆九渊,他的名字大概就是打这儿来的。陆老先生字子静,表明他很安静,整天唯心地想心事,能不安静嘛!
 
  
   少昊姓赵吗?当然不是。
   老先生究竟姓字名谁,在历代典籍中记载得乱七八糟,除“少昊”外,又写作少皓、少嗥、少皞、少皋;这还不够,又叫金天氏、穷桑氏、己挚;还不够,又称朱宣、白帝、西皇……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西晋皇甫谧所著的《帝王世纪》中说:“少昊帝名挚,字青阳,姬姓也。”
   本人认为这个老中医纯属胡扯。在遥远的远古时期,吾国吾民的“氏”还依稀有点蛛丝马迹可寻,比如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蚩尤氏这些部族徽号,而作为某一母系宗族徽号的“姓”基本不可考,更不用说标示着人生成熟和自尊的“字”了。
   在此顺便说一说古代“姓”、“氏”的含义与转化。
   前面说过,“氏”在远古时期是指部族徽号,到先秦时期,氏又多了几个指向,指父系宗族,如赵氏、嬴氏;指宗族分支,如季孙氏、长孙氏。
   《绎史》引《三坟》曰:“男女媾精,以女生为姓。”远古先民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知女性始祖是谁,不知男性始祖何人。因此,“姓”是作为某一女性始祖所衍生的血缘族属的徽号出现的。
   先秦时期,“姓”又成为女性专有的标志,女子称姓不称氏,男子称氏不称姓。到了秦汉时期,姓氏合一,“姓”才有了今天的含义。
  
  
下面,再接着说少昊氏。
   另有一种说法,说少昊姓“嬴”,也就是古代的“燕”字。这多少有点靠谱,属于鸟图腾崇拜嘛!不过,这嬴姓安在少昊身上也不可确信,少昊是多个鸟图腾氏族的共同首领,玄鸟氏——燕子氏族只是其中之一。若说少昊的后裔伯益姓嬴倒是比较可信。
   伯益,古书记载中也写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又号大费。在这些名号中,最招人喜欢的恐怕是“伯翳”了,什么意思呢?就是大凤凰呀!
   这位“大凤凰”是帝舜时期东夷部族联盟的首领,因协助帝舜治理天下有功而被帝舜敕封为赢氏。
   他是远古时期最后一位伟大的人物,也是赵姓、秦姓、徐姓、费姓的共同始祖。关于他的来历和详细事迹稍后再细说。


   赵 氏——与秦姓先人共祖 与颛顼也有渊源
  
  
   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说:“赵氏之先,与秦共祖。”可是,他老人家在《史记•秦本纪》中又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
   对于赵姓与秦姓共祖这一点,历史上没有什么争议,但是,对于赵、秦两姓的祖先究竟是炎黄部族联盟的颛顼高阳氏,还是东夷部族联盟的少昊金天氏,一直争议很大。
   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中说:“《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亦祖少昊氏。”
   这个司马公虽说是唐代的,晚于汉代的那个司马公,可是他引用的史料出于《左传》,要早于司马迁的《史记》。这就说明赵姓、秦姓的先祖的确是少昊,而不可能是颛顼。
   另外,《说文•女部》、《通志•氏族略》等古籍也明确记载,秦姓一脉,是少昊的后人。
   再举一个佐证,屈原在他的楚辞中自称“帝高阳之苗裔兮”,也就是说他老先生是颛顼高阳氏的后人。屈原是楚国王室贵族后裔,楚王一族原本都姓“芈”,分明是“羊”图腾一族,从未见与“鸟”图腾一族的赵姓、秦姓有什么相干?可见,赵姓、秦姓的先祖不可能是颛顼,否则,又与屈姓、芈姓共祖了。
   然而,1986年,陕西风翔发掘秦公一号大墓,也就是秦国第十四代国君秦景公的陵墓,出土的大石磬上赫然刻有“天子郾喜,龚桓是嗣”,“高阳有灵,四方以鼐”等篆铭文。高阳氏是颛顼帝的号,这又说明赵姓、秦姓显然真是颛顼的后裔。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是那些记载秦、赵等族是少昊后人的典籍有误?
   不大可能!古代知识分子治学是很严谨的,连诗人都能做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更不用说那些视著书为毕生大事的学问家了。
   可是,这一支人怎么会有两位不同支系的祖先呢?且听本人慢慢道来。


  要厘清此中缘由,得从东夷部族和炎黄部族的微妙关系说起。
   在远古争帝时期,炎黄两大部族联盟联手打败了蚩尤的九黎部族联盟,接着他们两家为了争夺“帝”——这个天下部族联盟老大的席位又打起来了,于是,就把蚩尤部族联盟交给了东夷部族联盟的少昊安置看管。
   为什么交给少昊看管呢?因为九黎部族本来就是东夷群落靠近南方的九个部族,后来分离形成独立的部族联盟。他们在文化方面有许多共通之处。后来,九黎部族一部分融入了中原华夏族,成为“黎民”,另一部分于帝舜时期被打压,跑到南方成为苗族、彝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这是后话。
   再说炎帝部族和黄帝部族,这两大部族本来同属于西戎群落,后来,由于炎帝部族向南向东发展,逐渐形成了农耕文化,而黄帝部族滞留在黄河上游,仍坚持游牧传统,所以两个部族分开了。
   这场两种不同文化群体冲突较量的炎黄大战,其结果就像后来历史多次重演过的一样,落后的游牧民族打败了先进的农耕民族。不过,由于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黄帝部族反倒成了先进的象征,比如,发明指南车,制定度量衡,创建了中医学,建立了古国制度等等。
   且不说这些了,接着说少昊。
   话说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成为了名义上的天下老大。为什么说他只是名义上的呢?因为在他旁边还有一个冷眼观战,实力雄厚的少昊。
   这时,黄帝已经没有余力再折腾少昊了,怎么办?实行怀柔政策吧。于是,两家结成友好同盟,签订了互不侵犯,轮流做庄的条约。
   光有条约还不成,怎么保障履行呀?古人有一招,以儿孙为人质,谁违约就杀掉谁的儿孙。秦始皇他爸爸异人,燕太子丹,就是这类人质中比较著名的两位。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这样奇怪的现象,《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什么意思呢?就是黄帝的孙子,后来的颛顼帝高阳氏是从小跟着少昊长大的。
   后来,这两个部族还真相处得不错,黄帝驾崩了,少昊当老大,少昊驾崩了,由颛顼接班。可是,等颛顼驾崩了,就没东夷部族什么事了,由颛顼的侄子,也就是帝喾高辛氏接班了;等到帝喾驾崩了,更没东夷部族什么事了,由帝喾的儿子帝尧放勋接班。
   唉,别说什么古人淳朴,莫道什么人心不古,自私从来就是人的天性!
   炎黄部族违了约,东夷部族为什么不抗争呢?不好抗争,因为两下里融合了,联姻了,颛顼的孙女嫁给少昊的后人了。
   颛顼哪个孙女呢?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
   《史记》中说,女修正织布呢,飞来一只燕子掉下一枚燕子蛋,女孩子都嘴馋嘴急,这女修捡起来也没顾上煮一煮,立马就吃了。哦,也可能是燕子蛋摔破了,来不及煮。反正就因为吃了这点野食,女修就怀孕了,生下了大业,就是伯益的老爸。
   这段传说记载具有典型的母系社会特征,女子怀孕了,孩子爸爸是谁不知道,也不重要。有人要问起这孩子是哪儿来的,就随便找个理由吧。比如说,商王朝王室一脉的先祖“契”他妈简狄女士,据说也是吃燕子蛋而受孕的。伏羲的母亲华胥氏据说是因为踩了一个超大的巨人脚印而受孕,生下了伏羲。周王室先祖后稷的母亲姜原女士和华胥氏女士一样,也是踩了巨人脚印而受孕。
   我们从这个传说中可以判断出,女修所处的时代还处在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化的时期,很可能是后期。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这段记载明确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即女修是和少昊部族的男子结合而怀孕的,很可能是崇拜燕子那一分支的男子。因此,伯益的确是少昊的后裔,但从母系氏族的角度来讲,他又无疑是颛顼的后裔。
   通俗一点说,就是伯益的爷爷是少昊家的男孩,奶奶是颛顼家的女孩。
   从伯益开始,父系社会日趋定型,赵、秦两姓先祖的传承源流总算有了一个清晰的脉络。



  
   伯 益——远古伟大人物 赵秦徐费诸姓共同远祖
  
   一
  
   伯益长大后很有才干,被推举为东夷部族联盟的首领,后来和大禹一道成为天下共主帝舜的重要助手。
   他曾协助大禹治水十三年,立下了很大功劳,并创造了凿井汲水,使人们改变了吃水靠天的被动局面。以至于帝舜表扬大禹时,大禹说,不是我能干,也多亏了伯益帮我。
   伯益还曾协助大禹平定三苗,也就是不服统治的九黎部族后裔南蛮部族,他建议大禹恩威并济,文德教化,使三苗得以归顺。
   后来,伯益长期担任“虞”官一职,负责山林、草场、湖泊的经营管理,以及驯化鸟兽的畜牧工作,业绩也非常突出。
   帝舜很赏识伯益,将自己姚姓家族的女子嫁给他为妻子,在大费这个地方分封给他一块方圆百里的土地,所以伯益又叫大费,他的后裔就有费姓。
   伯益不姓费,是因为帝舜又另外赐给他一块百里之地——嬴邑,大约位于今天的山东莱芜附近。帝舜还赐伯益姓嬴氏,这就是伯益姓赢的来历。
   其实,帝舜不专门赐予伯益这个姓氏,伯益的后裔也会姓赢氏,因为那时候人们就习惯以邑为氏,就和后来的日本人以居处为姓差不多,伯益住在赢邑,他的子孙自然而然就会姓赢了。
   帝舜还颁给伯益一等勋章一枚——那时不叫勋章,叫玄圭,是一种上尖下方的黑色玉器。这种黑玉,应当就是墨玉。不过,不可能是当下流行的巴西墨玉,而是中国墨玉,产地在陕西富平。
   据说,伯益还将跟随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山川地理、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和大禹共同创作了《山海经》。
   后来,也有人考证说,《山海经》不可能是这两位老人家创作的,因为里面记载了一些他们身后发生的事情。
   本人也觉得以那时的文字和书写水平,撰写这么一部三万多字的百科全书比较困难,很可能是这两位开篇主撰,后世的一些专家学者陆陆续续地参与了补充编撰。
   大禹继承舜的首领之位后,伯益又继续辅佐大禹,与少昊氏的另一著名后裔中国司法鼻祖皋陶一起协助大禹管理天下事务。成就不用说,看看后世对大禹的赞颂就知道了。
   伯益是一个时代性悲剧人物,本来他应当成为少昊一脉又一位天下共主的,因为大禹在临死前,已把首领之位禅让给他了,可是,大禹的儿子启不甘心,率领党羽攻杀了他,自己坐上了老大之位,建立了父子相传的家天下夏王朝。
   从此,中华大地上原始初民的部族共和时代结束了,家天下的专制时代正式开始了。


  二
  
   由于夏启与伯益两家有这么一段恩怨情仇,伯益的子孙在夏朝时期基本被边缘化了,直到东夷玄鸟部族的又一支后裔灭掉夏朝,建立商朝,这才咸鱼翻身。
   伯益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大廉,他不仅继承了嬴邑封地,还继承了父亲的事业——驯化鸟兽。他号鸟俗氏,光听这称号就知道,这是一位资深的深谙鸟类俗性的鸟类研究驯养专家。
   伯益的小儿子叫若木,号费氏。不是费事哦。这个费氏一脉继承了大费那块封地,子孙后代以封地为姓,就姓费了。
   到了暴君夏桀当老大的时候,费氏的后人有个叫费昌的实在看不惯夏桀的倒行逆施,参加了商汤领导的革命义军,跟着商汤向夏王朝发出了愤怒的吼声:“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什么意思?就是“你这个自以为是红太阳的家伙什么时候完蛋?我们宁愿和你一起玩完!”
   费昌由于有驯化鸟兽的家传绝技,所以商汤任命他做了自己的专车司机——马车夫,官名叫做“御”。一般还有一个副司机——助理车夫兼保镖,官名叫做“车右”。本人估计“御”很可能是皇家车队的头儿,虽说那时候的帝排场不大,可也不能只有一正一副俩车夫吧。
   后来,商汤干掉了夏桀,成功建立了商王朝,史称商汤革命。费昌作为有功之臣,成为了商王朝的新贵,被封为卿士。卿士,甲骨文也写作卿史,就是执政大臣。
   此外,商汤还将淮泗流域之间叫做“徐”的一大片土地赐封给了费昌的庶子,给了他一个伯爵头衔,让他负责管理淮河流域的东夷后裔部族。费昌的这一支子孙也从此改姓徐,这片徐地后来扩张成为商周时期著名的方国徐国。
   费昌的嫡子,也就是大儿子,按照规矩继承了祖宗发祥之地费地,他的子孙后代就一直姓费了。《封神演义》里面那个助纣为虐的大奸臣费仲估计就是他的后人,当代名流费孝通、费玉清没准也是,费翔……也没准……
   这一支人到此与赵姓再无关联,下面接着说说与赵姓有关的另一支人。
   大廉的后代有个叫中衍的,据说“鸟身人言”,跟他同宗的远亲费昌先生一样弄了个帝王专车司机的职位,给商代第九代帝王太戊赶车,还娶了太戊的女儿为妻,成了驸马爷。呵,这都是家传绝技的好处啊!
   可是,这“鸟身人言”是怎么回事?后来有些不学无术的家伙,包括一些姓赵的家伙望文生义说,“仲衍长得是鸟的身体,但说的却是人的语言……”
   嗯,他说的是人的语言,可你说的算是人话吗?我呸!那不成了鸟人了吗?堂堂的商代帝王——当时天下老大,能找一个鸟人当专车司机、当驸马爷吗?
   那该怎么理解呢?本人的理解是——极可能是爱鸟家族鸟羽为衣或是鸟饰文身,或许中衍先生还具有鸟类肢体和语言模仿秀的才华。
   中衍的后代还有没有继续鸟羽为衣,鸟饰文身的?史料未见记载,但本人估计到此为止了,因为伯益的这些后人兴趣开始转变了,开始转向驯服马、热爱马、驾驭马了。
  
  
    
   飞 廉——赵秦两姓远祖 被妖魔化的商末忠臣
  
   一
  
   中衍的后人世代在商朝为官,陆续立下不少功劳,又成为获得封地的诸侯。他的玄孙中潏成为西部边疆诸侯,负责保卫商王朝西部边陲。
   中潏的儿子叫蜚廉,号处父。此人是个天才,天生力大腿快,跑起来快如疾风,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就像传说中的风神“飞廉”,所以又被称为飞廉。估计当时是一个负责传达信息的好手。
   飞廉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恶来,也叫恶来革,此人也是个天才,不仅和他爸爸一样力大腿快,而且勇猛过人,史称,“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啥意思呢?就是说恶来先生跑起路来,一天跑一千里不在话下,发起飙来可以用手撕碎野牛猛虎,凭借他的勇力,可以横行天下,想灭谁就灭谁。
   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第一悍将典韦,就被曹操赞为“古之恶来”。但本人觉得典韦还差一点,“一吕二赵三典韦”,他在《三国演义》武将战力排名中不过第三,还达不到想灭谁就灭谁的程度。要说项羽嘛,还差不多。
   飞廉、恶来这父子俩都是商纣王的亲信,都属于那种才干突出,但只知忠君,不辨是非的人。可是,在《封神演义》中,他们被妖魔化了,被描写成像他们的远亲费仲一样,是奸猾狡诈,贪赃枉法,诋毁他人,喜进谗言的奸臣,而且,还在国破君亡之后屈膝投降,腆颜事敌,还给敌方首席军师姜子牙姜大仙下令斩首了,最后敕封为冰消瓦解之神!我说许仲琳许老师啊!虽说你老写的是魔幻小说,可涉及到一些历史事实时,你多少贴一点儿谱好不好?这一点,你可比人家金庸查老师差得远去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发到微博 复制地址:http://www.petovo.com/petovo13943-1-1.html

沙发
发表于 2009-10-1 19:35:45 |只看该作者
   廣告/封兩年℡雞非雞

地板
发表于 2009-10-1 21:01:41 |只看该作者
  咋不说说岳飞也是被你赵家先人害死滴

4
发表于 2009-10-1 21:30:19 |只看该作者
  54运动 火烧赵家楼

5
发表于 2009-10-1 22:55:34 |只看该作者
    咋不说说岳飞也是被你赵家先人害死滴
  

6
发表于 2009-10-1 23:23:59 |只看该作者
  错了,是逢君欲!呵呵

7
发表于 2009-10-2 00:29:29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件事跟姓赵的没多大关系。赵家楼那时候也不姓赵了。
  
  其实,这是愤怒青年的一次过激行为。
  
  任何时候,弱国在外交上都要吃亏的,这是没办法的事。
  
  大概这些热血青年把民国时期的中国当成强汉盛唐了,于是就怒了,就烧起自家人的房子来了。
  
  

8
发表于 2009-10-2 00:57:51 |只看该作者
  
  
  政委赵刚?

  

9
发表于 2009-10-2 01:26:14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10-2 02:51:23 |只看该作者
    政委赵刚
    赵本山
    

11
发表于 2009-10-2 03:48:10 |只看该作者
  慢慢来,不急~

12
发表于 2009-10-2 04:16:35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个

13
发表于 2009-10-2 04:44:58 |只看该作者
  赵四小姐。

14
发表于 2009-10-2 05:41:46 |只看该作者
    是趙,不是赵 .................
  

15
发表于 2009-10-2 06:10:09 |只看该作者
   姓赵的晚辈怀着一颗敬仰的心缅怀下前辈。可惜晚辈不才,辱没了先辈的英名。楼主,我能做的就是有空就来顶贴,顺便帮您收集下先辈的英勇事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成都宠物论坛|手机版|成都宠物网搜索|百度|谷歌|宠我网 ( 蜀ICP备07500266号 

GMT+8, 2024-6-15 17:18 , Processed in 0.149085 second(s), 19 queries .

© 2007 By www.Petov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