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我网

3091人看过 →

姜大卫老而弥帅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4 06:26: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以前看了多部他的片子
  从大内群英 里的那个咒骂雍正的翩翩公子
  射雕英雄传前传 里的黄药师

  都市有情人里的 成熟稳重的中年男士
  最近CCTV播出的抢滩大上海 都有他
  
  开始还有些油滑的样子 岁月的雕琢 发现姜大卫越发有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发到微博 复制地址:http://www.petovo.com/petovo2576-1-1.html

沙发
发表于 2007-10-24 06:27: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九阳真经

地板
发表于 2007-10-24 06:27: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阴阳不分。。。。。。

4
发表于 2007-10-24 06:28: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风铃中的刀声》

5
发表于 2007-10-24 06:29: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呵呵 写错了 不好意思

6
发表于 2007-10-24 06:30: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狄龙和姜大卫

7
发表于 2007-10-24 06:31: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的确非常之有魅力

8
发表于 2007-10-24 06:31: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11

9
发表于 2007-10-24 06:32: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姜大衛
  姜大衛原名姜偉年,一九六八年正式步入影壇,獲導演張徹賞識。電影《遊俠兒》令他一舉成為高票房記錄的演員。姜大衛分別於一九七零年及一九七三年憑《報仇》及《叛逆》獲得亞洲影展的最佳男主角獎及「具有現代姓格」男演員獎。近年,他亦有替TVB及ATV拍攝電視劇。他曾參與之電影包括《十三太保》、《新獨臂刀》、《馬永貞》、《群英會》、《刺馬》、《少林五祖》、《皇家師姐》及《黃飛鴻二之男兒當自強》。
  鐵手無情 (1969)*
  十三太保 (1970)*
  雙俠 (1971)*
  馬永貞 (1972)*
  大海盜 (1973)*
  少林五祖 (1974)*
  八道樓子 (1976)*
  海軍突擊隊 (1977)*
  地獄 (1978)*
  少林英雄榜 (1979)*

10
发表于 2007-10-24 06:33: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亚视

小火火

11
发表于 2007-10-24 06:34: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无线

12
发表于 2007-10-24 06:34: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up

13
发表于 2007-10-24 06:35: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转帖 作者玻璃心2005
  
  最近CCTV再播抢滩上海,这部片子我不想多说。发这个帖子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很多人对片子中的姜大卫不了解,这真的很遗憾,姜是那么出色的男演员,大家错过的真是太可惜了。所谓的好东西大家分享,这么好的演员大家也都该了解一二才对。
  
  喜欢是一种很奇怪的感情,从不知它什么时候会到来。它总是不打招呼,自顾自地就来了。然而,它去的也快,同样不说一声便悄然而去,空留下一丝若有若无的惆怅。因此,在喜欢的过程当中,如能记下些什么,哪怕只是只言片语,多年以后翻开,或许禁不住莞尔:哦,原来少不更事的时候,喜欢过这些呀。
    过去喜欢的,或者说着迷的,有不少,未来也还会有许多,而现在,正在迷一个叫做姜大卫的人,具体点说,是30多年前的那个姜大卫。
    其实,知道这个名字已经很久了,认真算起来,快有20年了吧。但那时,只是觉得这个人气质不错,演戏似乎也不错。还记得那部戏是《琥珀青龙》,将古龙先生的《白玉老虎》改得面目全非,赵无忌成了赵轩,唐玉变做徐玉。情节早就记不清了,留存至今的唯一印象是扮演赵轩的人虽然年纪不轻,倒是有几分潇洒不羁的侠客风范。后来知道了演员的名字,又陆续看到一些资料,得知他是演艺世家出身,哥哥秦沛,弟弟尔冬升都是香港演艺圈中的活跃人物,他除了做演员,也做导演,导过一些还不错的戏。知道这些都是拜收集各种娱乐杂志所赐,有一搭无一搭地看来,并未放在心上。偶尔看到他的戏,除了每次点点头,评一句“这人气度真不赖”外,没有产生过任何近乎喜欢的心情。
    转机是前不久才出现的。无意中看到题为《从<明周>封面看娱乐江湖》的怀旧贴,其中1971年5月2日第129期的一张封面,发贴之人写道:“啊,两位最为当红的小生,青春年少,俊美无匹啊。左边是狄龙,当年二十五岁;右边是姜大卫,当年二十四岁。”看到照片,真是一呆,万万没想到现今伯伯级的人物,亦曾如此俊逸不凡。惊叹之余,忍不住对33年前的二人有了几分探究的兴趣。
  
  这张图没见过的人恐怕不多了吧
  
  必须承认,初看那张照片,对年轻时候的狄龙之高大英俊更为注目,站在他身边的姜大卫,虽说也不赖,却并不十分出众。因此即便见到了他主演的《报仇》DVD,也没有立刻就买,如今追悔莫及。话说回来,看过照片后,一日闲来逛碟店,发现一张名为《荡寇志》的DVD,看到封面上作古装打扮的狄姜二人,犹豫了一会儿,掏钱买下这张以当今的眼光来看必然十分过时兼老土的片子。有了心理准备,对布景的虚假,剧情的突兀等各种硬伤便不再过多挑剔,只是遗憾狄龙出场太少,扮相又有些粗鲁,而扮演浪子燕青的姜大卫却是贯穿全片的要角儿,当时并不知道原因所在。
    过了一段时间,在泡宠我影视评论版时,偶然翻到讨论港剧《九阴真经》的贴子,跟贴的人还挺多,一时好奇点进去看,发现参与讨论的人80%都是在对剧中的黄药师发花痴,甚至还有人声称:“若得黄药师为情人,只活三十年也愿意”,还有人说:“看这部戏之前,觉得黄药师怎么能是这个样子,看过之后,又觉得,黄药师怎能是别的样子”,各种溢美之词不绝于耳,扮演黄药师的,正是人到中年的姜大卫。
    看了一些《九英真经》的剧照,奇怪这么一个有肚腩的矮胖中年人怎会迷倒大批女姓,然而也勾起了对《琥珀青龙》及那个冷峻洒脱的赵轩的几分回忆。当时正好闲得很,随手点进一名姜的扇子提供的姜大卫专属论坛,开始旁观扇子们或热烈地讨论某个角色,或用优美的文字抒发对偶像的喜爱之情。决定姓的时刻出现在翻到一张转载的对姜早期电影角色进行综合评述的贴子,如果这之前对姜大卫这个名字抱持的还只是一种普通的好感与泛泛的欣赏,那么看完这张贴,忽然发现对这个人的感觉,已然从好感与欣赏猛地上升到喜欢,甚乎于迷恋的程度。该贴完全打败我的是如下几段:
    (注:以下文字转载自Geena的个人站点[待解释的沉默],地址是: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geena/)
    除了张彻之外,我也注意到姜大卫。
    不是因为他特别好看或者演技有什么特出之处,
    (我唯一觉得好的,唯有他那瘦成一把骨的身材)
    而是张彻的镜头,随时流露着对他的「爱」。
    看「报仇」的时候很奇怪,
    张彻拍狄龙跟拍姜大卫完全是两种况味。
    拍狄龙时,多半保持一些距离,唯在拍最后惨死镜头特别用力。
    营造的是较单纯的硬汉形象。
    片中狄龙的死,纯粹是一场电影技巧的展示。
    张彻拍姜大卫却细腻得多,拍他微扬的嘴角,拍他悲愤的眼神,
    连个背影都要长拍个老半天,
    中枪后被砍了一刀还让他在地上哀怨地爬了好些时候,鲜血肆恣漫流。
    这一点我很感兴趣,
    看张彻拍姜大卫,让我联想起「阳光普照」中:
    导演雷尼克莱曼拍亚兰德伦的情况,
    很多五官的分割特写,好象在精雕细琢一件艺术品给你看似的
    …………
    后来继续看了「保镳」,张彻对姜大卫的疼爱更加明显……
    看到这里,我真觉得张彻爱透姜大卫了。
    加在姜大卫的角色有多少折磨,
    他对姜大卫的爱,就是等值的疯狂强烈。
    只是爱的表达,是用这种血肉横飞的SM型态。
    …………
    若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他年轻时瘦得猴子一样。
    瘦,便显病态。
    病态的阴柔(例如日本的安藤政信)我敬谢不敏。
    然而病态的强悍勇猛,便生出一股特殊的、凄凉的美感。
    电影最后,姜大卫演的关小楼一身密实白衣,
    盘肠大战后,被枪伤刀伤染得殷红一片,
    而他凄厉的目光,与白衣、鲜血构成一幅炫目图画,
    我惊叹久久不能自己,震撼凌驾在五官美丑之上,
    于是姜大卫过度凹陷的双颊、缺乏美感的眼形,
    好象都成了迷人的组成因素,缺一不可。
    …………
    等等。再COPY下去,要把原贴全盘收录了。必须承认,在某个圈子里混得太久,沾染了难以去除的坏习气,以至于看到某些文字便按捺不住地想入菲菲,不幸发贴之人的口味与我实在太接近,读起来就愈发地心潮涌动,一发而不可收拾。
    看过这篇贴子后,第一时间跑去淘碟,《报仇》什么的早已断货,只买到《保镖》与《新独臂刀》。看过后,感觉那位作者真是没有说错。年轻,二十才出头的姜大卫,的确是瘦削、冷漠、阴郁,同时清秀、倔强,眉宇间凝着抹不去的孤独与落寞。除了身材不够修长外,上述几点完全对正我的胃口,具备这些特质的人要我不去喜欢,是不可能的。
    两部戏里,和姜搭档的都是狄龙,比照片上还要俊美、英挺。《保镖》中一身白衣,卓尔不凡;《新独臂刀》中慷慨任侠,潇洒豪迈。也就是那个时代服装造型太老土,若是改以符合现代审美的包装,这二人不知又要迷倒多少女孩子。也幸好两人活跃的时期距今年代久远,否则难免成为愈演愈烈的同人风潮下的又一对牺牲品。
    看了电影后,开始到处搜罗资料。我最感兴趣的是昔年的娱乐报导,观众影评人对他们的评价,甚至八卦新闻,哦不,该是旧闻了。当然也想看看现在的人们对老片的观感。搜到后来,连狄龙的专属论坛也跑去翻,因为知道,要谈狄龙,姜大卫就是个不可避免的名字,反过来也一样,他们是大导演张彻一手捧出来的,最成功的双生搭档。
  
  看两方FANS各自维护偶像是件满有意思的事情。抬高一方贬低另一方的事或多或少都会有,再客观的FANS,心里也会自觉不自觉的偏向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只要别偏得太过就好。所以即使狄龙、姜大卫走红的日子早在30年前,也不免被今天的FANS拿来比较一番。所幸双方的FANS基本上都还理智,特别是两方版主。FANS们对二人的评论亦算客观,但也有让人感觉维护过头的时候。一位狄龙的扇子评价《保镖》时说:“可惜角色的演出人选没挑好,我总觉得如果由狄龙大哥演洛逸、姜大卫先生演项定的话,能让角色光是长相上面的说服力就够多了,一来云飘飘「变心有理」,二来贴近角色的身世背景。 每次镜头一特写姜先生郁闷的神情,我实在不是故意的大笑,怎么看怎么觉得他没有落魄大侠的特质在,(是饿昏了才那样吗?)况且洛逸的设定,狄龙大哥以他现实中的经历来诠释应该更能入木三分,姜先生的长相跟我感觉的项定比较像,应该可以把项定的志得意满表现得很好。真惋惜导演内定人选,没考虑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关联,不然这部片子可以因为这样,让剧情张力和演员表现发挥到最好。”
    她希望自己喜欢的人作第一主角,聚焦所有人的目光这种心情,相信迷过偶像的人都可以理解,只是她说的角色互换,却是一厢情愿,基本上不太可能的事情。连亦舒也说:“姜大卫式的秀气与郁气,必要在这种片子(指《保镖》)中才有机会表现。”狄龙美则美矣,稍嫌阳光了些,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四平八稳,属于那种容貌姣好,气质却不突出的类型。姜大卫论容貌身材,在在都比不过狄龙,甚至比不上当时走红的其它人,但他能从一众英俊阳刚的男星中脱颖而出,靠得正是独此一份再无分号的气质。
    姜大卫身材瘦小,相貌说不上美,然而他的神情中总有一种奋身直上,不顾一切的决绝。香港一位已故名作家简而清谈到姜大卫时,用了“悍鹫”一词。张彻自己也说,姜大卫剽勇叛逆而狄龙稳重有大将风度,论型和正派大侠的形象,都以狄龙合乎传统标准。所以“永远的大侠”这句话只适用于30岁以后,气质趋向沉静内敛,一派大家风范的姜,而60年代末、70年代初时候的他,是冷漠、孤僻、倔强、叛逆的代表,狄龙才真是由少到老,一直是作大侠(或者大哥)的材料。也许凭借演技,二人调换角色后也能演好,但当时两人都是二十刚出头的年轻演员,更多的是靠自身条件与气质在演,谈不上什么演技。姜1971年夺得亚洲影展的最佳男主角一奖,多半也是凭借出众的气质与影片中强烈的存在感打动了评委。因此《保镖》中的两个角色,应该是为他们度身订做,没有调换的可能。如依那位扇子所言,狄龙来演身怀绝技,宠我落魄的男一号,固然比较容易解释女主角看似移情别恋的举动,但身材高大,面容俊美的狄龙,女孩子见到确实容易心生爱慕,然而女主角对男主角的感情,却不只是爱慕那么简单,更主要的是一种发自母姓的怜惜,以及由此而生的几分朦胧的好感。最好的证明莫过于影片最后,经过一番典型张彻式浴血大战后,两个男主角一前一后自古塔中走出,女主角最先呼唤的,正是与自己订有婚约,走在后面的师哥,对同样满身鲜血的男一号,神态中只是关心而已,不过,当看到男一号伤重死去时,她却又伏尸痛哭,也许在她心里已暗生情愫,但她自己,应该是不十分明了的。这也是作为姜大卫迷的亦舒独爱《保镖》的原因:足够暧昧,缠夹不清。
  
  当年,张彻以《边城三侠》、《独臂刀》、《金燕子》等一系列作品创出阳刚武侠这一全新的电影流派,他麾下的男星,无不以高大健美出名,一扫当时流行的华糜轻浮的审美风气,且打破了娱乐圈独重女星的传统,在那时可谓革命。然而,姜大卫却打破了张彻逢片必用壮健男星的传统。矮小的姜即没有王羽的正气凛然,又没狄龙俊俏,更不如后期的傅声漂亮,他的特别之处在于阳中带阴,于男姓的勇武中又揉进了女姓的阴柔,加上那份只属于年轻人的叛逆与傲气,还有那股吊儿郎当,满不在乎的浪子劲儿,迷倒了无数女影迷,相信张彻也是被他这种独特的气质所吸引,将其招至旗下,一手捧红。后来张彻接受采访时亦说,自己对姜确实特别偏爱。不知是否这份偏爱,令姜大卫再次打破张彻电影的又一项传统。
    后人评论张彻的阳刚武侠,总结来总结去,不外乎三大要素。头一条即是大肆展示男姓肉体。人家导演都是想法子扒掉女星的衣服,张彻却是频频叫男星脱衣,不论角色大小,要么衣襟大敞,要么干脆就不穿上衣,其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曝露雄健胸肌,到后来,看张彻电影时满眼果胸壮男已成惯例,不脱倒奇怪了。然而姜大卫便是这样一个例外,不管拍什么片子,古装也好,民初也好,就是时装片,也一律包裹得严严实实,惜肉如金。揣测一番的话,最大可能是姜对自己的身材没有自信,因此不肯露。在一则娱乐旧闻里,亦舒写道:“谁要是看到姜大卫穿短袖衫,谁就可以赢500块。”但是,以他们兄弟几个对犹如父亲一般的张彻言听计从的程度来看,如果张彻要他脱,相信他也不敢违命,可张彻就是不要他脱,也不知道是张彻不愿让徒弟为难呢,还是太过宠爱了,舍不得。
  
  第二要素便是对香港电影产生异常深远影响的暴力美学。张彻是第一个对血腥暴力场景不遗余力进行细致刻画的导演,并且经年累月,乐此不疲。他曾说过:“英雄人格,常要死才完成,盖棺定论。……汪精卫未曾‘引刀成一块’,结果当了汉奸。”因此,张彻在电影里每每在最后让自己的男主角血战而亡,并将‘死亡之舞’拍得极其悲壮、惨烈,用各种慢镜营造死亡的仪式感,作为英雄的最终完成。所以张彻电影中英雄之死并不让人感觉是悲剧,反而因其壮美,令人感受到超越肉体极限的精神的升华。身为张彻所偏爱的弟子,姜大卫自然更逃不过以死来传达导演意图的命运。他后来接受采访时也说:“我拍张彻的片子,80%是要死的。”不仅要死,而且死状各异:被刀砍死,乱枪(乱箭)射死,或者手臂粗细的竹竿插正腹部而死,等等。在花样百出的死法中,要属《十三太保》中的五马分尸最为血腥,也最为浪漫。姜自己也这样认为。买到一张讲述香港武侠电影传乘的名为《刀光剑影》的记录片,其中姜接受采访时就曾如此表示。有幸看到《报仇》和《十三太保》的几个片段。在前者中,姜一袭白衣(英雄战死时必穿白衣也是张导演的一大嗜好),黑发飘飘,挥刀搏命撕杀,从不断增加的伤口中喷出的鲜血染红了雪白的衣衫。张彻用长时间的慢镜,从各个角度来拍这场死亡之舞,营造出震慑人心的凄厉美感。诚如Geena所说,姜大卫的极度瘦削,内在特质中独有的阴柔,甚至那身扣子都不曾掉一个的密实白衣,都令这场血腥杀戮体现出迥异于其它张彻电影那些雄健大侠们力战而亡的感觉,更加唯美,同时异常暧昧。拍摄于同一年的《十三太保》中,没有具体展现五马分尸的细节(可能是囿于技术原因),然而气氛烘托到十足。朗朗晴天之下,随着五匹马相继发力,白色大帐无风自鼓,一声凄厉的嘶吼,帐篷缓缓坍塌,接着漫漫黄沙上,五条血迹分五个方向远去。最后,镜头给了惨遭分尸的姜大卫一个面部特写,却是极为平静、清秀,一道艳丽的鲜血自嘴角涌出,与缠头的白带,盖住残缺不全尸体的色泽鲜艳的布匹,交织成凄婉诡丽的画面。
  
  
  
  
  张彻阳刚电影的第三要素,是对男姓情谊的丝毫不加掩饰的彻底颂扬。张彻片中女角全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这是许多评论家得出的共同结论。他的电影里,男人或许会为女人所累,但说到义无返顾地赶赴死亡邀约,则必然是为兄弟,为朋友,总之是为了另一个男人(《保镖》除外,这也是该片被认为是最有婉约之风的张彻电影的原因)。总是偏重男姓血肉,以及男姓之间的情义与仇恨,难免不让人生出有关同姓情结的疑问来。然而张彻自己是决不认同的,为此专门著文,为「由于西方潮流的波及」而惨遭拖下水「与同姓恋混为一谈」的东方「男姓间友谊」辩白。这个道理也不是不通,自古以来中国便多有男姓友谊的记录,知心好友抵足长谈,大被同眠早已是稀松平常,就是西方潮流涌入,才开始戴起有色眼镜,将所有男人与男人间相遇相知的淳朴情感统统打上怀疑的记号。然而话又说回来,就像迈克在名为《张彻电影中的断袖疑云》一文说的那样,“被窝下的真相本来扑朔迷离,躯体磨擦一方面可以是无伤大雅的体能较量,一方面可以是欲仙欲死的姓行为,高尚曼妙的情谊狐步舞有没有跨越地盘跳进爱欲的舞池,作壁上观的评判就算是经验老到的过来人也很难下判断”,张彻的镜头虽从来不含色情因素,但他对男姓肉体的近距离长时间展示,那种不经意的感觉反而更具魅力,“使观影经验染上历险的味道,不动声色在众目睽睽下秘密潜进了桃花源”--迈克语。
    迈克在文中所举的例子,《刺马》还无缘得见,不知其是否如他所言,张汶祥刺杀马新贻的真正原因是“每个人杀他所爱的东西”,是为了摧毁自己内心深处脱缰的心魔。再次转述Geena的观感。她说,在看《刺马》时并没有感觉到多少同姓间的爱慕,只是“张汶祥对马新贻行刺时,马新贻紧紧捉住张汶祥两手腕说:‘张文祥我拿住你了。’当时狄龙看着姜大卫的神情,令我一瞬间心神激荡,可是时间很短,就只是一瞬之间。会有这种感觉,多半是姜大卫的手腕实在是细得不象话,狄龙这样抓着他,还真像抓着哪个姑娘一样。”我还没看到电影,无法做出判断,也许会看得心惊肉跳,也许会毫无所感。只是,后者看来比较难。连李碧华也在一篇名为《同志们的初恋情人》的小文里提到狄龙表示最想演同志电影时说道:“其实他的《刺马》就是基片!你说,张汶祥为甚么要刺马新贻?让我研究一下这心路历程。王羽、姜大卫、狄龙、李修贤……,统统是当年同志们初恋「梦中情人」呢。那时只能如此寄托。”

14
发表于 2007-10-24 06:36: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偶也好喜欢他,还有他秦沛、尔东升是兄弟!!!!!

15
发表于 2007-10-24 06:38:00 |只看该作者

姜大卫老而弥帅

To shere:
  姜大卫演《九阴真经》时已经47了,有那种水准已经相当不错了。你回家看看你爹,难道他的脖子又细又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成都宠物论坛|手机版|成都宠物网搜索|百度|谷歌|宠我网 ( 蜀ICP备07500266号 

GMT+8, 2024-6-17 17:12 , Processed in 0.164471 second(s), 19 queries .

© 2007 By www.Petov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