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我网

7624人看过 →

请保护取胆熊,取胆熊的归宿.可怜的它……-_...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2:13: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请保护取胆熊,取胆熊的归宿.可怜的它……-_... 1.jpg


取胆熊的归宿
  残忍的活熊取胆,一次又一次地拷问着人性的底线。目前中国仍有近万只熊,正在每天“生产”胆汁,这些熊被终生囚禁在铁笼中,腹部留着永不愈合的创口,以供人类随时的需求。  那些已经疾病缠身无法再“生产”胆汁的熊,在养熊主眼中,只是负担,它们最终的归宿,可能是一些人盘中的美食。这些曾经或者正在被取胆的熊,是否可能在饱受折磨后,得到安全和宁静的余生?
  记者/黄 祺
  山东最后的熊场
  一只黑熊刚刚被医生麻醉,正四角朝天躺在地上,亚洲黑熊的标志——胸前一弯白色月牙状的白毛,优雅地展示给围观的人,同时,它腹部溃烂的创口,也残忍地暴露出来。
  医生用电动剃毛刀剃光了创口周边的黑毛,创口的样子让人不敢多看:黄色和绿色的脓液,弥漫在一根筷子头大小的管子周边,管子露出腹部大约三四厘米,体内的一截则直接通向黑熊的胆囊。医生来自四川龙桥黑熊救助中心,她们见过太多取胆黑熊的创口,所以很容易看出,这根管子插在黑熊的腹部已经很多年了。这些看上去脏兮兮的液体,有的是创口感染化脓的产物,有的则是黑熊的胆汁。
  围观的熊场工人一点也没有对这样场面感到震惊,他们用文登方言闲聊着,神态仿佛欣赏大戏。在过去的十多年里,这些熊从未走出牢笼,在给熊取胆的时候,工人们早就熟悉了每一只熊腹部永不愈合的创口。
  森宝熊场位于山东省文登市的郊外,尽管位置偏僻,但远近闻名。上世纪90年代,一家东北人创建了这个养熊场,那是熊胆市场最为红火的阶段,顶峰时期熊场有取胆熊20多只。
  正在给黑熊体检的医生,来自挪威、英国、美国等国家,她们都属于“亚洲动物基金”,救助中国取胆熊,是这家注册在香港的非营利组织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亚洲动物基金”在成都市郊龙桥镇,建了一座黑熊救助中心,森宝熊场全部10只取胆熊,将在接受体检后,启程前往2000公里之外的黑熊救助中心,这是“亚洲动物基金”第三次跨省拯救取胆熊,也是迄今为止长途救助取胆熊数量最多的一次行动。
  熊场工人王青芳(化名),也一直在围观的人群中,但她始终没有明白,这些外国人千里迢迢把黑熊接到四川去,为的是什么。“在俺们这儿要吃有吃,要喝有喝,不知道去那边能不能吃饱,我还担心呢。”王青芳告诉记者,熊场的熊每天喂两顿,主要是玉米粉之类的饲料,与猪饲料类似。黑熊唯一的“营养品”是蚂蚁,当然,喂蚂蚁的目的性很强——黑熊吃了蚂蚁能产更多的胆汁。蚂蚁很贵,不到万不得已,熊场主是不会给熊喂蚂蚁的。
  关熊的铁笼,一字排开放在一排平房里,笼子下方的水泥地上做了一条渠,方便工人打扫熊的粪便。平房建了十多年了,年久失修,一只熊笼上方的天花板,欲塌未塌,被两根铁棒支撑着,但最终还是在熊们将要离开的这一天,塌了下来,所幸没有砸到笼中的黑熊。
  “不疼,就跟病人接导尿管是一样的,拿个袋儿往管子上一接,一会儿胆汁就流出来了。”即使眼前黑熊腹部创口流着绿色的脓液,王青芳也不承认取胆会给黑熊带来痛苦,在她看来,取胆熊的命运,并没有外界所说的那样悲惨。或者说,她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熊就认吃的,给它吃点儿,它就不动了。” 关于取胆,熊场工人觉得很简单,一位50多岁的工人告诉记者,熊场的取胆熊身上勒着“背心”,取胆的时候,工人用棍子穿过背心后面的铁环,把熊固定在笼中,熊就动弹不得了。再加上食物的引诱,取胆在工人们看来并不困难。
  熊舍一角堆放着铁“背心”,给取胆熊穿“背心”,曾经被国家主管部门命令禁止,尽管工人们对使用“背心”的时间语焉不详,但从熊腰腹处黑毛被挤压的形状看,这些熊很可能在不久以前,还穿过“背心”。
  一只熊一般每天取胆一次,取胆的次数和量,取决于熊胆制品的销售情况和熊的身体状况。一位工人指着被叫做“大黄”的棕熊说,过去每天从“大黄”身上取胆一斤,到去年年底之前,“大黄”一直在“生产”胆汁,它是熊场里体格最大的一只熊,也是“生产”能力最强的一只,而其他四五只熊,几年前就不再取胆了,原因是“不出胆”。
  “亚洲动物基金”的朱柯介绍说,长年取胆,给取胆熊带来严重的疾病。在龙桥黑熊救助中心,取胆熊最常见的疾病,都发生在肝脏和胆囊。胆汁是由肝脏生成的,取胆熊的胆囊因长期取胆而发炎、形成肿瘤,进而引发肝脏病变,最终不再分泌胆汁。这样的熊在养熊主看来,就是无底洞一样的负担,当它们不能为主人创造财富后,它们最好的结局,就是在病痛中苟延残喘直到死亡。
  1998年,一家当地人接手了森宝熊场。文登及文登所隶属的威海市,有很多韩资企业,熊胆制品主要的客户就是这些外国人。“太贵了,当地人买不起。”熊场工人说。最近几年,一些韩资企业人员撤出中国,再加上海关加紧了对携带熊胆制品出境的限制,熊场的效益一天不如一天。
  如果没有救助机构接手,森宝熊场的这10只熊,不会有更好的命运,它们中仍能够“生产”胆汁的熊,很有可能再被贩卖到别的熊场,继续痛不欲生的生活。
  在“亚洲动物基金”创建人谢罗便臣看来,跨越2000公里的救援行动,意义不仅在于结束这10只熊的悲惨命运,更加重要的是,森宝熊场是山东唯一的合法熊场,带走这10只熊以后,山东就会成为又一个无养熊场的省份,这对于限制活熊取胆行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从救助到禁绝
  “你们享福去吧。”丁福刚(化名)两手揣在胸前,有滋有味地看外国医生给一只熊做体检。丁福刚是熊场场主的朋友,过去没事儿的时候,常常溜达来看笼子里的熊。正如丁福刚所说,在中国近1万只取胆熊中,它们是10只最幸运的熊,接下来,它们就要“享福去了”。
  4月19日,两组医生对10只熊逐一体检,一共持续了12个小时。每一只熊先被麻醉,然后进行全身体检,包括血液化验和内脏的B超检查。检查结束后,熊被装进专门的运输笼内,等待苏醒。
  醒来时,被长期囚禁的熊显然没有适应日光下的生活,面对饲养员送上的苹果、梨,也感到陌生。一只熊先用鼻子闻了闻,舌头舔了舔,随意地嚼了几块,但看上去兴趣不大。饲养员解释说,很多取胆熊刚刚得到救助的时候,都像这样不适应。有一些熊被送到龙桥黑熊救助中心后,第一次踏上草地时,竟然有些惊恐,小心翼翼地踩一踩,才敢真正走上去。
  长年囚禁在狭小铁笼中的取胆熊,不仅身体上孱弱,精神上也往往很不健康。很多熊前额上有多处白色的老茧,高高地从黑毛中突出,这是它们长年用脑袋摩擦铁笼的结果。几乎所有的取胆熊,都有不停摇晃脑袋的动作,这样的状态被叫做“刻板行为”,实际上是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熊是凶猛的野生动物,按照天性,应该生活在树林里,当它们被囚禁,并且每天遭受取胆的折磨后,精神的压抑可想而知。
  对于取胆熊来说,龙桥救助中心可谓是“天堂”。龙桥救助中心创建于2000年,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取胆熊救助机构,前后共有近300只熊来到这里,目前存活的仍有176只。在救助中心里,每一只熊首先会得到专职医生的治疗,等身体康复以后,它们就可以在室外草地上玩耍,草地上有玩具、树林和伙伴。每天熊的食物是狗粮、水果等,它们必须服用的药物,也被拌进蜂蜜水里。
  尽管条件“优越”,但很多被救助的熊却没有机会享用。被送到救援中心的熊,绝大多数因为长年的取胆而疾病缠身,有的刚刚送到救助中心,就死亡了。“2008年最多的时候,一个月里死了11只熊。”
  救助中心设计的救助能力是340只熊,与中国现有的近1万只取胆熊的数量相比,这样的救助的方式,显然不可能改善所有取胆熊的生存状况,当然,这也并不是救援中心创建人谢罗便臣的目标。“我们的目标当然是关闭所有的养熊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发到微博 复制地址:http://www.petovo.com/petovo14477-1-1.html

沙发
发表于 2010-5-9 12:33:42 |只看该作者
这些人简直丧尽天良!!

宠我清洁工

地板
发表于 2010-5-9 12:45:37 |只看该作者
唉。。。。这是一场空难。。

4
发表于 2010-5-9 12:53:45 |只看该作者
唉。。。。。。不想说什么了。

弄潮达人

5
发表于 2010-5-9 13:00:15 |只看该作者
人类是万恶之源

6
发表于 2010-5-9 13:13:52 |只看该作者
可怜的熊啊....

7
发表于 2010-5-25 12:52:55 |只看该作者
可怜的熊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成都宠物论坛|手机版|成都宠物网搜索|百度|谷歌|宠我网 ( 蜀ICP备07500266号 

GMT+8, 2024-6-12 21:19 , Processed in 0.199671 second(s), 22 queries .

© 2007 By www.Petov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