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张 XiaoZhang.net http://www.xiaozhang.net [分享] [RSS]

日志

混合存储方案·超极本系统安装

热度 1已有 1478 次阅读2013-1-18 11:35 |个人分类:IT世界| 安装, 存储

 

混合存储方案·超极本系统安装

 

 

  超级本是英特尔提出的概念,我们先简单总结一下要成为超级本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条件一:厚度小于18毫米,重量小于1.5千克。

  条件二:从休眠状态唤醒,用时少于19秒。

  条件三:日常工作状态下,续航时间5小时以上。

  条件四:采用英特尔智能酷睿i系列处理器。

 

  从条件二中可以看到,休眠状态唤醒用时少于19秒,这必然就要使用到SSD硬盘,在早期上市的超级本中,很大厂商都推出了大容量的SSD硬盘,当然超级本的价格也比普通笔记本高得多。之后发现价格太高,消费者不是很买账,于是乎,开始考虑成本和性能之间的平衡。到目前为止,很多超级本将价位控制到五、六千的位置,再次尝试与家用笔记本一较高下。

  控制成本有很多方式,我们今天只谈超级本存储这一块,厂商是怎样做的呢?主要采用了混合硬盘的方式,就是一个小容量的SSD硬盘,加上大容量的机械硬盘,将SSD硬盘变成一个缓存池,这样使整个存储读写的速度远远大于传统机械硬盘读写的速度,并且将成本控制下来。

  这种组建混合硬盘的方式还是需要一定的条件,那就是主板要支持英特尔的快速存储技术(IRST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然后将SSD和机械硬盘通过IRST软件,将两个硬盘合并成一个,使其一并发挥使用。这种方式虽然既能控制采购成本,又能将机械硬盘读写速度提上一个层次,但安装、设置过程相对复杂些(相较传统安装方式)。超级本在出厂时已经做了设置,用户可以直接使用,但当用户需要重新安装时,就会觉得安装不易,此篇文章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很多超级本采用了24GB/32GB SSD+500GB HDD的混合存储方案,内部为RAID 0结构+IRST驱动。

  安装机型:联想U410,戴尔14z和海尔7G-5S

  安装内容:采用RAID方式安装Windows 7操作系统

 

 

一、BIOS设置·安装前的重要准备工作

  为了顺利完成后面的系统安装并成功启动超极本的系统加速和存储加速等功能,我们在操作之前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BIOS设置

  进入BIOS设置,将SATA控制器选项设置成“Intel 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英特尔智能响应技术)”或“RAID”模式,大家可根据自己机型BIOS选项的具体内容进行设置。戴尔14Z需要采用前面一种设置方法。

BIOS中设置RAID

 

  设置完成后还需要进入“Intel Rapid Start Technology(英特尔快速启动技术)”选项,启用此技术,同时将此选项中关于S3、唤醒的选项全部设置成Enable。由于不同机型的BIOS选项不尽相同,大家弄不明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调用BIOS出厂默认值,只是调用完后需要对上述选项进行确认。

 

 

一、准备安装文件

  首先,为了安装操作系统方便,建议将Windows 7安装光碟做成ISO,写入闪存盘中。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系统安装过程中需要从闪存盘中加载RAID驱动,因此系统安装文件也必须做在闪存盘中。当然你也可以刻成光碟,但个人觉得现在软件版本更新很快,一旦升级,此光碟就没有用处了,放在那里直到终老,再无人问津,而且还增加购买成本和维护成本。

  接下来,下载RAID 磁盘驱动并解压,并将此驱动拷贝到已经刻录好ISO镜像的闪存启动/系统安装盘中。需要提醒大家的是,RAID驱动同样有32位和64位的区别,大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下载适合自己操作系统的文件。

  另外,在闪存盘根目录中,建议大家同时拷贝笔记本官网下载的IRSTIntel Rapid Storage Technology,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后面会用到。

 

RAID磁盘驱动文件拷贝到系统安装闪存盘的根目录下

 

 

三、操作系统安装

第一步:加载RAID磁盘驱动。

  首先按照常规的方法,从闪存盘启动加载安装程序,由于将系统磁盘设置成了RAID方式,在系统安装过程中会出现找不到硬盘的现象,这是正常的。如果此时你能同时看到HDD硬盘和完整容量的SSD的话,说明你的BIOS设置存在问题,需要返回重新检查。但是有一种情况除外――如果你看到了11GB32GB SSD机型)或类似小容量的固态硬盘分区,则可以无视此分区,继续将系统安装在HDD 硬盘上,具体原因见最后一部分的问题解答1

  接下来,点击硬盘分区选择界面左下角的“加载驱动程序”选项,浏览并选择闪存盘根目录下的RAID驱动文件夹,点击“确认”后系统会提示找到SATA RAID控制器,按照提示操作,直到系统成功加载RAID驱动并返回安装界面,此时我们在了硬盘分区列表窗口中就能看到HDD硬盘了。此时,按照传统的方法对HDD硬盘进行分区并进行系统安装操作,直到系统安装完成为止。

加载RAID磁盘控制器驱动文件

 

选择闪存盘下的RAID驱动文件夹

 

自动加载并安装RAID磁盘控制器驱动文件

 

驱动安装成功后会在列表分区重新看到机械硬盘

 

 

第二步:安装英特尔加速程序

  系统安装完成后,我们在设备管理器的磁盘控制器选项中会看到两个盘符,但均不是原有SSDHDD的型号了。接下来安装主板芯片组、IME、声卡和显卡等驱动,安装完后,接着就需要安装IRST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的驱动,以启动硬盘加速功能并创建休眠分区。

  IRST驱动安装完成后启动程序并进入到主界面,在主界面右侧的存储系统视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戴尔14zSSD硬盘已经被成功划分为了8GB22GB两个区,磁盘类型分别为数据卷和高速缓存卷。 至此我们已成功创建了22GB的高速缓存分区,但我们还需要将8GB的数据卷设为休眠空间。

 

  小贴士:在我们还没有将数据分区转换成休眠分区之前,进入到我的电脑中,会看到一个尚未格式化的本地磁盘,容量大小为8GB,此分区正是上面提到的用于休眠的分区,我们不建议大家对此分区进行任何操作。

 

IRST英特尔快速存储技术驱动安装界面

 

IRST管理界面可看到系统自动创建了高速缓存分区Dev_Cache

和用作休眠的FFS数据分区

 

 

第三步:设置休眠分区

  休眠分区,顾名思义,是超极本在进入到S3休眠状态时,存储系统休眠数据的分区,由于是设定在SSD上的,所以能提升系统休眠和唤醒的速度。

  将数据分区转换成休眠分区,我们需要用到DOS命令。用Windows徽标键+R键(组合按键)调出“运行”命令,输入“cmd”进入DOS环境。具体操作DOS命令如下:

>diskpart

>select disk 1(选择固态硬盘的分区,可在设备管理的磁盘管理中查看)

>list  par(列出当前磁盘的全部分区,可看到一个磁盘分区显示为8GB

>sel par 1(选择该分区,编号可以查看上一步的显示,本例中为1

>cre par pri size=8186 id=84(创建休眠分区,size为分区大小)

  此时系统会提示“Diskpart成功创建了指定分区”,即分区创建成功。进入到磁盘管理中可以看到之前的8GB 数据分区已经变成了休眠分区,至此系统安装工作全部完成。

成功创建休眠分区

 

 

四、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问题1:在系统安装过程中的分区选择界面可能会看到11.22GB的固态硬盘分区?

  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在重装系统之前已经创建过休眠分区(11.22GB为以前系统的休眠分区大小),而在安装新的系统之前没有执行删除操作。只要BIOS设置没有错误,仍然按照上面的方法安装Win7系统,安装完驱动和IRST软件后,这11GB的空间会自动转化数据空间,此时我们可以借助上面第三步的DOS命令将这11.22GB的空间转化成休眠空间。只是在输入size大小时需要输入“11480”。

 

问题2:创建休眠分区时提示错误怎么办?

  此时可以进入IRST软件管理界面,在“加速”设置窗口中点击“禁用加速”取消固态硬盘的加速功能,退出并重新进入此窗口,点击“重置为可用”按钮并“启用加速”。在接下来选择高速缓存大小时,建议选择18.6GB并使用增强加速模式,点击确定后按照问题1的方法,把重新生成的11.22GB数据空间转换成休眠空间即可。由于软件设置的局限,原来8GB的休眠空间会变成11.22GB,这并不影响系统性能。

禁用SSD的加速功能

 

启用加速并选择增强加速模式

 

 

后记

使用AHCI传统安装模式

 

  以上这张图是使用AHCI模式安装的操作系统,此时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存储,一是SSD,另一就是HDD,这种安装方式不能将SSD用做HDD的缓存,只能当成一个快一些的存储来使用。这种安装效果也是大多数普通用户常见的安装结果,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SSD+HDD混装的朋友们。


收藏 分享 转发到微博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petoVo 2013-1-18 11:51
这个好啊,我正想找。。太好了,学习学习。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成都宠物论坛|手机版|成都宠物网搜索|百度|谷歌|宠我网 ( 蜀ICP备07500266号 

GMT+8, 2024-4-17 00:57 , Processed in 0.152526 second(s), 17 queries .

© 2007 By www.Petovo.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